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
2023年3月21日是第23个世界失眠日,今年的主题是“ 良好睡眠,健康之源”。 据《2022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》、《2022全民宅家期间中国居民睡眠白皮书》等调研,2022年全国人均睡眠时间为6.92小时,58.9%的国人平均每周熬夜3次以上, 疫情期间全国人均入睡时间更是延后了近2个小时。 中国各类睡眠障碍患者约占总人群的38%,高于世界27%的比例。 越来越多人不仅难以保持“规律睡眠”,甚至还出现熬夜成性、多梦易惊、打呼磨牙、赖床懒起等“睡不着”、“睡不好”、“睡不醒”的问题,损害白天的认知和精力,与“健康未来”渐行渐远。 还会让我们白天精神不足,工作学习效率降低, 加重心理压力和情绪焦虑或低落等问题,还可引起抵抗力下降,患各种感染的概率增高。 如果你也是那个深受睡眠问题困扰的人,请不要过于焦虑,因为以上这组惊人的数据告诉你,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!为什么我们想睡,却睡不好?
1、生理因素:精神紧张、饥饿、疲劳、性兴奋以及一些疾病,如关节炎、溃疡病、心绞痛、偏头痛、哮喘、心律失常等都可引起入睡困难、多梦易醒等情况。
(资料图)
2、心理因素:生活、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所造成的焦虑、紧张、抑郁、烦闷或思虑过多等均可引起睡不着。还有一种最常见的报复性熬夜,是指人们在白天过得不好或者过得不满足,想在夜晚找到补偿的行为。
3、环境因素:不良的环境或坏习惯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可影响睡眠。如噪声、光线强弱热冷都可使人睡眠质量不佳引起多梦,过饱或饥饿,临睡前剧烈运动及作息无规律都可导致睡不着。
4、内外部刺激:如白天劳累过度、临睡前深思熟虑次日的工作或纠缠于白天不愉快的事情、身体不适等也都会对梦发生影像,对睡眠造成破坏,导致睡不着。
7个助眠小技巧
1.日间减少茶、咖啡等兴奋物质的摄入,就寝前避免烟酒。
2.规律锻炼,但睡前避免剧烈活动。
3.傍晚或者临睡前避免打盹。
4.保持规律的就寝和起床时间,周末也尽量维持。
5.避免在床上玩电子产品,包括玩手机等,睡前少做那些“烧脑”的事情,不要想很多操心的事或工作计划等。
6.卧室环境应柔和,温度适中,无干扰性噪音,保持枕头,床单,被子等舒适。
7.睡前可以尝试听听舒缓的音乐,泡脚,做瑜伽等让自己放松的习惯。
控制不住看手机怎么办?
①
将你的手机远离床
如果你真的想刷一会手机,选择别的地方,比如椅子、沙发或者地毯上,当你决定要睡的时候,
因为在入睡前,我们一翻身,就很习惯性的从枕头下方掏出手机,刷一会,然后,不知不觉又到了深夜。
②
打开护眼模式
睡前1-2小时,打开手机的护眼模式,减少手机蓝光,大多数人越刷手机越兴奋也是因为蓝光会减少褪黑素的产生,而褪黑素的分泌有助于我们进入睡眠模式。
③
设置提醒闹铃
在睡前10分钟提醒自己即将睡觉,把手机放得远一点,也有一些APP也添加了睡眠时间提醒,当你接近你所设置的时间时,会自动提醒你早点睡觉。
愿我们都能睡个好觉。 【免责声明: 我们尊重原创、注重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】图源: 包图网 阅读原文,睡前冥想一下,睡得更香哦▼▼Copyright © 2015-2023 今日时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3005074号-40 联系邮箱:5 85 59 73 @qq.com